在Tiktok公开指责Facebook的攻击后,有消息表明,Tiktok在美国市场遭遇的围攻,扎克伯格本人的游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抛开其他争议的因素,进攻也一直都是Facebook的标签之一。
最典型的即是对Snapchat的复制策略。2013年,Snapchat因为“阅后即焚(Stories)”功能在美国迅速走红,随着该功能的参与度不断提升,其商业化模式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。在Snapchat呈现出进一步扩张的势头之际,Instagram于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Stories功能,并获得了优于Snapchat的反馈,在推出八个月后,Instagram Stories的日常用户数量就超过了Snapchat。目前,Stories已经成为Instagram最重要的一块广告投放地。
Instagram对Snapchat复制成功的原因,表面上是用户数量的碾压,但根本上还是大比例占据市场份额后,产品本身的机制的垄断效应自然产生的结果。
扎克伯格本人对于社交产品的思考带着很强烈的垄断特质。彼时扎克伯格曾向CFO解释收购Instagram的原因,“社交产品周围存在网络效应,创造出了数量有限的不同社会机制,一旦某人在某个特定的机制上获胜,其他人如果不做出一些不同的事情,就很难取代他们”。
机制可以解释成功,也可以解释失败。在用更激进的策略对待Tiktok前,扎克伯格本人在2017年就意识到了短视频的影响力,但最终对短视频的应用未超出Ins的框架,而Facebook也并非没有从产品或者市场竞争层面作出努力,只是为时已晚。
Facebook曾在2018年推出Lasso,Lasso允许用户拍摄长达15秒的视频并添加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。该应用程序的核心是推荐视频的算法,同时也允许用户点击话题标签或主题网页浏览视频。
但发展一年多以后,Facebook不再期待一年半以前推出的Lasso应用程序能够取代TikTok。该程序最终于7月10日关闭,Facebook也转而聚焦目前的Reels。
最新评论